我的观念突然转变是来源于一次顿悟——当我深刻的分清楚了【假设】与【结论】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
这种认知的顿悟让我的产品心态开始变得平和而开放:【平和】是因为我开始意识到大多时候的讨论,我所表达的是我的假设,对方表达的是对方的假设,最终的正确与否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开放】是来源于当我们提出假设的时候,是可以自由而发散的,我可以开放的接纳他人的假设,因为假设仅仅只是假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哲学里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倒过来的解读是:当真理未被验证之前,无论是出自谁所言,它都不能称之为真理。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但与之产生的错误却是我们都经常在犯的。第1种是我们时常把假设当成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这个错误很难自我觉察到。我所合作的人中,包括我自己,无人在此问题上幸免。而犯这个错误的人级别越高、拥有的资源越多,造成的损失往往会越大。
第2种是我们在构建假设时花了大量时间,而在实践验证时投入不够、检验不足。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构想仅仅是假设的时候,就需要特别注意思考如何去验证它,通过哪些数据、哪些方法能够得出结论。
比较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当有了一个想法时,无论自己再怎么笃定和自信,还是需要提醒自己这仅仅是假设。未来需要做的是如何通过动用最少的资源用实际的数据去验证这个假设,一旦验证成功后,再进一步投入资源。这样的好处是就算是验证失败,对于整个业务造成的影响也会比较小。
目前情况我统计过的数据是:在我所提出的产品假设中,60%的都是错误的、或者正面影响轻微的。
做产品几年后,我喜欢在沟通的时候用【我假设】三个字来替代【我认为】。【我假设】表明我并不能够肯定我的想法,它的正确与否需要实践的检验。
假设横行的自媒体
以当下热门的短视频为例,内容通常是几分钟到几十秒,但大量的社会新闻却通过这种碎片化的方式进行快速传播。
这真的是一件极其魔幻的事情:通过短视频传播的新闻事件通常只有单方面的说辞和片段式的内容截取,不说前因后果的全面论述了,非常多内容就连新闻的基本要素都不具备。
然而这些信息却极易引发人们的情绪并快速传播开来,其原因在于片段化的内容和偏颇的信息更容易引起人的情绪,而情绪一旦被引爆哪里还有理性的对错之分。
我就曾发过一个带有争议的短视频内容,正反双方在下面吵得不亦乐乎,然而正反方都没有看到事情的全貌,他们只不过在为自己所投射的过往经历打抱不平罢了。
当充分的意识到这一点后,自然而然的我们就会对【下结论、做判断】这件事保持谨慎。
就个人观点而言,短视频的大流行并非社会的幸运,它只是很好的迎合了大众堕于思考的天性,迎合了凡人皆可参与的、凡人皆需被尊重的需求,辩证角度讲它是枯燥生活里的甜味剂。但它的表面喧嚣依然掩盖不了它堕落的本质,它骨子里其实是情绪的染坊、是理性的天敌、是时代的瘟疫。
自我否定是成长的一部分
我对优秀的人的判定标准之一就是:他是在持续的正向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是方方面面的,包括个人的审美、喜好、习惯、认知、脾气等等。而这些变化的核心来源是【自我否定】。
我从做产品之初的惧怕被否定到现在经常的自我否定也是一种变化。我喜欢这种自我否定的过程,我也喜欢自己的持续变化。
以上。
作者介绍:服务电商类产品经理。文章转载至公众号:杨杰出海笔记,作者:旺仔九号,大数跨境经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