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供给侧的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巨头入侵合同物流市场,让原本相对安静和封闭的合同物流领域突然热闹起来。
合同物流的“原住民”们面临被四面绞杀的局面,企业价值逐渐被弱化,毛利率大幅下降,客户基本盘崩塌。项目制的黄昏,来临了。
各类竞争对手的优势愈加显然,传统合同物流企业也愈加困惑。
从下图中可以清晰看出,合同物流领域形成了新的势力格局,产业链上下游,包括非常多原来井水不犯河水的同行,都不知不觉间抢食着“原住民”们的蛋糕,且具备比传统合同物流更强的能力。
上游商流企业:更懂客户需求
上游商流企业孵化的“企业物流”都逐步社会化,他们比合同物流的“原住民们”更懂客户需求。
随着销售渠道的多样化、订单的碎片化,供应链优化也逐渐成为品牌方关注的环节。典型企业如安得智联、日日顺供应链等,在服务母公司主体业务的同时,不断优化供应链模式,开放服务体系,覆盖相邻产业,与供应链有协同效应的产业形成战略伙伴,打破行业局限,实现供应链一体化与渠道复用。
分销渠道作为商流的支撑,同样孕育着规模化的合同物流企业,如连锁大卖场苏宁易购旗下的苏宁物流等。
电商平台在分销渠道中的渗透率越来越高,巨头级的电商平台也基本都孕育了一个支撑平台供应链的物流企业,如阿里的菜鸟网络,京东的京东物流。
不管企业自身是如何定义的,我们必须要承认,“企业物流”依然是合同物流市场中非常重要的一股势力。
下游运力交付方:更强的落地能力,更低的成本
随着满帮、货拉拉等平台的兴起,运力交付方开始做直客,福佑卡车等车队也开拓了工厂客户,聚盟、德坤、三志等专线平台开始承担“三方”角色,加大获客投入。
这些下游运力交付方,比传统合同物流企业有着更低的成本和落地能力,将原本较低的利润压缩的更低。
原来井水不犯河水的同行:更强的方案能力和资金实力
原本井水不犯河水的同行,比如说危化品物流、汽车物流、冷链物流等垂直领域的巨头企业,也纷纷进入普货合同物流市场,扩大业务版图。因为它们也要寻找增量。
如危化品物流巨头密尔克卫,汽车物流领域的长久物流、三羊马,专注于冷链物流的荣庆物流等。
这类垂直领域的玩家来势汹汹,其更强的专业性及雄厚的资金实力对传统普货合同物流企业来说,可谓是降维打击。
网络型物流公司:更强的资金实力和运营团队
顺丰、中通快递等网络型物流公司,也做合同物流。他们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快速布局全国物流网络。与合同物流的“原住民们”相比,它们有更强的资金实力和运营团队。
例如,顺丰近年来通过收购新夏晖、DHL供应链、嘉里物流的方式,实现顺丰供链在汽车、冷链与医药、电子高科技等多个细衍业的布局;同时,又与快递等业务形成上下游的协同,以一体化的形式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
中通快递则推出中通智运,也开始逐步面向制造业提供供应链服务;德邦快递成立供应链本部,并推出整拼车产品……这些企业的动作背后都离不开资本的支持和专业团队的运营。
合同物流的“原住民们”四面夹击,并常年被同行杀价,利润也越来越薄。未来将何去何从,如何杀出重围?如何找到企业的战略控制点?运联研究院出品的《供应链及合同物流发展研究报告》,能助你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