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被“夹击”的原因为何?
最近,欧美同时对苹果“发难”,这位行业巨头的日子现今有点不太好过。
欧盟这边,刚刚因为滥用其在音乐流媒体应用程序分发市场的主导地位,处罚了苹果18亿欧元的反垄断罚款。现在欧盟又依据《数字市场法案》对苹果展开调查,防止大型科技公司相对于竞争对手拥有不公平的优势。若有违规行为,可能会导致高达公司全球年营业额10%的罚款。
在大本营美国这边,苹果也面临危机。
当地时间3月21日,美国司法部联合15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对苹果公司发起了反垄断诉讼,指责苹果涉嫌垄断智能手机市场,抬高产品价格,同时也损害了消费者、开发商和竞争对手的利益。
“苹果公司行为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建立并强化了其智能手机垄断地位的护城河”。
图源:CNBC
像限制与安卓机互动、强迫交“苹果税”、限制第3方钱包和智能手表兼容性等问题,是苹果的老问题了,随着时代进步,苹果的霸道还延伸到了“小程序”领域。
美国司法部认为苹果涉嫌压制云游戏服务和屏蔽“超级”应用程序。
云流媒体服务允许用户玩远程服务器上托管的游戏,因此不需要强大的硬件来运行要求较高的游戏,那么用户完全可以买便宜的安卓设备、二手苹果来玩流媒体游戏,而非花高价买全新苹果手机。
那么,何为“超级”应用程序呢?国内微信就是一款超级应用程序,依托于微信这样的超级应用程序,用户不需要单独下载APP,即可利用小程序使用各类功能。而小程序的开发也比APP简单,不需要专门区分是iOS版还是安卓版。
然而,这样的便利美国消费者或许享受不到。苹果公司将超级应用程序视为在其受欢迎的国家/地区提高 iPhone 销量的“主要阻力”,因为“粘性低”和“转换成本低”。
“如果有人从使用超级应用程序中受益,他们不一定需要依赖于任何一个生态系统——比如苹果的生态系统。”
图源:theverge
简言之,小程序的存在让用户和开发者都太便利了,威胁其垄断地位,让苹果生态不再具有优势。
跨境电商,垄断与反垄断
我们不去评判苹果的是非功过,单论这次欧盟举起的“反垄断”大棒,跨境人应该也比较熟悉,我们在出海过程中,也会碰到当地的“巨头”,牢牢把控住市场的情况,或者是被指责是“垄断”“倾销”的情形。
比如,在20世纪改革初期,许多外资凭借先进技术大肆占领国内市场,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外企差不多是垄断的。科技巨头甲骨文就曾利用垄断地位,对国内企业施加重重压力,收取高额服务费。好在后来国内企业自主研发成功,才让甲骨文在国内的垄断地位崩塌。
2022年,中集集团收购马士基制冷集装箱公司的交易,就未能通过美、德反垄断审查,不得不终止交易的同时,中集集团基于交易协议的要求,还要向马士基支付8500万美元“反向分手费”,令人惋惜。
在现今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一些地区针对中国背景公司的反垄断调查甚至会更严苛。
跨境人也千万不要以为这只是大企业会面临的危机,小企业只会遇到行业垄断巨头,不会被进行“反垄断”调查。
即使不处于市场支配地位,但是与竞争对手或上下游合作方达成垄断协议,也可能违反海外市场反垄断法,比如为经销商设定市场最低价、与竞争对手达成价格协议。或者是一些企业虽然整体体量不大,但是在细分领域出类拔萃,搭建起了行业壁垒,成为主导者,也容易受到调查。
对于出海卖家来说,除了反垄断问题,还有可能遇见反倾销难题。即一国以低于本国销售的价格或显然低于正常贸易中的价格向其他国家出售商品,以价格优势获得垄断地位的行为。
欧盟地区尤其爱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涉及产品也是从光伏到电动自行车,十分广泛。2022年年末,英国贸易救济管理局就对一些中国制造商征收过从11.4%到35.1%不等的反倾销税。
无论是遇到行业垄断,还是被进行反垄断、反倾销调查,卖家们都要积极应对,坐以待毙只会遭受更多损失。
其实,现在国内已经建立了相关机制,企业收到相关信息后可以及时联络相关部门,咨询解决方案。也不要怕应诉,免得不战而败,不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面临更多罚款或助长当地企业利用反倾销、反垄断指控抵制中国产品的不当竞争手段。
如果在出海过程中,遇到垄断行为,损害了自身企业健康发展时,企业也可以收集相关证据,咨询专业律师,向相关机构举报。或利用国际规则和协议,如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反垄断”这把刀,不止握在海外相关机构手里。
总之,我们在出海过程中需确保自己的经营行为符合当地法律要求,合规经营。面对威胁与挑战,也要勇于运用规则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