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我的所有社交媒体,差不多都被同一个词刷屏了:新质生产力。
2023年9月,“新质生产力”一词,被首次提出。今年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不仅被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还被列为了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围绕着“新质生产力”,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了十多个产业领域。比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低空经济、量子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等等。
这下,新质生产力,彻底变成了全民级的经济热词。网络上,也出现了大量相关的话题。但是,在全民热议的同时,非常多人也在好奇:新质生产力,到底是什么意思?也有非常多同学来问我,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哪些生产力,可以算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这个词这么重要?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其实,今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的第10一次集体学习的重点,就是新质生产力。当时,官方报道就给出过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义:
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两会期间,央视新闻也发布了一张“新质生产力逻辑关系图”,来帮助我们理解到底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图片来自央视新闻)
别怕。我知道,这段定义,这张图,信息量还是有点大,用词还是有点抽象。但是,只要理解了其中的一些关键词之间的逻辑,比如“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比如“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比如“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你就算是理解“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了。我试着帮你梳理了一下。如果有说得不对的地方,你指正。
我们就从,“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开始。
什么是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法国经济学家萨伊说,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来源,是三种基本的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比如,你要开个纺织厂,得有一批工人吧?这就是劳动。得有个厂房吧?这就是土地。得有买设备、建厂房的钱吧?这就是资本。
对于经济增长来说,这三种生产要素,都很重要。劳动的人数越多,开垦的土地越多,投入的资本越多,增长也就越多。人们对这三种生产要素进行配置、组合、使用的能力,也直接决定了一个人、一家公司、一个国家的“生产力”。而这种用三大生产要素来分析经济增长的方法,就是“古典增长理论”。也就是所谓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
但是,你发现没有,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头顶上,是有一块显然的天花板的。因为这三种基本的生产要素,都不是无限可得的。尤其,是劳动和土地。我们进行“配置、组合、使用”的过程,本质上也是“消耗”的过程。
那怎么办?向“第4生产要素”和“第5生产要素”要增长。
什么是第4生产要素?同样是纺纱,用传统的纺车,一个女工同时只能纺一卷纱。但如果用珍妮纺纱机纺纱这项“技术”,就可以同时纺8卷纱。如果给珍妮纺纱机再套上蒸汽机呢?可以同时纺80卷纱,800卷纱,甚至更多。把“技术”用于生产,会极大地增加对三种基本的生产要素进行配置、组合、使用的能力,从而带来经济的飞速增长。
技术,就是第4生产要素。从蒸汽时代的蒸汽机,到电气时代的内燃机,再到信息时代的计算机,三次工业革命,本质上,都是科技革命。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人类经济的三次飞跃。过去200年人类创造的财富,超过整个人类历史的总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科技,就是第1生产力。
那,什么又是第5生产要素?2020年4月,在一份重要文件,《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提出了: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数据,被正式当做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提出。2021年12月,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在接受采访时说:数字经济是第4次工业革命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在第4次工业革命中实现“换道超车”的机会。
这些明确的定调和定性,说明我们已经达成了共识,这个新的第5生产要素就是:数据。大家相信,数据这个生产要素,未来一定会和劳动、土地、资本、科技,一起,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所有人对数据的价值,都充满了期待。
看到这里,你可能就能理解“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以及“为什么这个词这么重要”了。
最近这些年,我们在三种基本的生产要求的供给上,都遇到了瓶颈。土地的价格,很难调控。资本累积的风险,越来越大。而人口,更是一言难尽。低生育率,导致中国劳动力的规模峰值、比率峰值,都早已过去,开始加速进入老龄化。
那怎么办?用那段定义来理解的话,就是用“技术革命性突破”带来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第4、第5生产要素,和三种基本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从而“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
可是,什么样的第4、第5生产要素,才算是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呢?
那就要看,它能不能带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了。换句话说,就是:能不能用更少的人,做更多的事。
比如,人工智能。
你一边写代码,人工智能一边帮你审查。写得不够好,就提示你:这个GetTime函数用得不好。用Now更合适。这就至少节省了程序员50%的审查时间。相当于,用1个人,做2个人的事。PPT的设计和排版太费时间了。怎么办?它能瞬间给你一张PPT。不需要设计和排版,可以把做PPT的时间,减少90%以上。相当于,用1个人,做10个人的事。
再比如,大数据。
你是一家服装网店的创始人,要怎么才能知道消费者的喜好?各种销售数据,能告诉你,我想买什么。而各种评论数据,又能告诉你,是什么在阻止我付钱。这就省掉了大量做调查的劳动。你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创始人,要怎么才能知道谁是潜在客户?数据会告诉你,谁正在关注和购房相关的政策,谁领走了购房的代金券。这就省掉了大量发传单的劳动。
当然,知道“怎么用”,是不够的。另一个话题,是如何才能确保健康、合规地使用。但只要能健康、合规地使用,我们就能用更少的人,做更多的事。政府工作报告中,和人工智能、大数据一起被提到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低空经济、量子技术,也是同样的道理。
现在,再回过头去看一开始的那段定义,那张图,你可能就完全明白,被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之首的“新质生产力”,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总结一下。
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来源,有三种基本的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但是,这三种生产要素并不是无限可得的。
所以,我们要用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第4、第5要素,也就是技术、数据,和三种基本的生产要素进行创新的配置、组合、使用。
比如用数字技术支撑农业的自动化种植、收割、深加工,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选种育种等等。从而提高生产率,形成“先进生产力”。
这种先进生产力,就叫:新质生产力。
那么,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还不确切知道。看后续的发展吧。但是,这至少意味着,围绕着“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很可能会成为国家接下来重点扶持的对象和就业新导向;意味着,像东北这样曾在发展之路上做出了牺牲的地区,也许有了一条追赶的新路径;意味着,未来所有重大的机会,可能都藏在“生产率”这三个字里。
这也意味着,我们即将见证历史。
是的。我们,即将见证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