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品牌线上困境:流量与利润的抉择

线上销量与品牌力悖论

一位母婴品牌负责人表示,今年上半年在某电商平台投入巨资冲销量,虽月度销量进入平台前三,但扣除投流费用后亏损显然。他认为这是“以广告费形式”换取了品牌曝光和销量,但下个月未继续投流,销量迅速跌出前十。

究其原因,不投流则消费者注意力转向竞品,而现有品牌力尚不足以抗衡头部品牌如宝洁、可口可乐等。该品牌的两难在于:投流虽有销量却无利润,不投流则销量直接消失。

线上主战场不可逆

尽管线上营销投入产出比不佳,但公司仍将线上视为未来核心渠道。中国出生率下降使母婴店这一传统渠道受冲击,门店关闭率上升且进店率下滑,迫使企业将资源转向线上。然而,线上的高流量成本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线上线下品牌共识

另一家从线上起步的品牌同样面临类似问题,尽管线上销量可观,但盈利能力低下,因此积极布局线下母婴店渠道。这表明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起家的品牌,都遭遇了相同的困境:线上有量,却不赚钱。

市场规则下的必然结果

电商平台的崛起遵循“客大欺店,店大欺客”的商业逻辑。早期商超对品牌的分类管理(A类品牌扶持,B类制衡,C类盘剥)如今在线上平台再现,甚至更为集中化。

当前主流电商平台占据线上流量的高比例垄断地位,远超传统商超市场份额。这种垄断导致中小品牌成为平台超额利润的主要贡献者,而供需失衡进一步加剧流量成本攀升。

长远来看,若中国消费者全面转向线上购物,则除头部品牌外,大部分品牌或将沦为平台附庸。

突破垄断的关键路径

为缓解线上平台的压迫,母婴品牌需支持母婴店渠道发展,形成对电商巨头的有效牵制。具体措施包括:维持合理价格体系、开发差异化产品及增加渠道支持。母婴店作为实体渠道仍有潜力可挖,其转型成功或能提升品牌在线上的话语权。

尤其需要母婴行业的大品牌发挥引领作用,在多渠道布局中实现平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