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定义与趋势
数字人是以数字形式存在于虚拟空间中,具有拟人或真人外貌、行为和特征的虚拟人物[1]。相较于仅限于虚拟形象的过去,如今的数字人通过技术进步拥有了更自然的对话能力、交互行为和自主学习功能,成为多模态人机交互的重要入口。
需注意的是,数字人不同于具有物理实体的人形机器人,仅存在于虚拟世界中。
政策支持与市场潜力
根据我国多个部委发布的《元宇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到将培育一批知名数字人,并创建标杆性的数字人产品和品牌[2]。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我国正加快建立健全数字人标准体系并推动其应用推广。
同时,地方政府如北京也将数字人列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工程,提供专项资金扶持[3]。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虚拟数字人核心市场规模为205.2亿元,带动产业市场规模达3334.7亿元;预计到2025年,这两个数字将分别增长至480.6亿元和6402.7亿元[4]。
产业链结构
数字人产业链涵盖上游基础设施层、中游生产服务平台层以及下游应用层[5]。
应用场景分类
数字人可按用途分为三大类:媒介类数字人、服务类数字人和行业类数字人[6]。
企业规模与代表园区
截至2024年5月,我国共有超114.4万家数字人相关企业,新增注册数量达17.4万家,主要分布于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及信息技术服务业[7]。
以下是上海代表性元宇宙产业园区简况:
张江元宇宙特色产业园区:占地面积1.9平方公里,产业规模突破3500亿元[8]。
上海元创未来创新园:集聚4900多家企业,年营收超300亿元,累计申请专利28254件[9]。
上海未来岛高新技术产业园:年产税总额连续多年超10亿元,运用元宇宙技术打造虚拟“未来岛”[10]。
嘉定汽车元宇宙产业园区:总投资5亿元,用地面积47亩,综合应用多种元宇宙技术[11]。
陆家嘴数智天地:总占地面积1.85平方公里,聚焦元宇宙底层技术研发[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