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太平洋航运合同费率上涨及附加费条款成焦点
特朗普贸易政策引发托运人不满,合同调整保护船东利益
来源:海运网
特朗普政府频繁波动的贸易政策引发了托运人的强烈不满。在这一背景下,叠加班轮公司于4月1日上调GRI(综合费率上涨附加费)及停航的影响,托运人不得不接受持续上涨且高于去年费率的跨太平洋航运合同。
据Linerlytica本周发布的报告,长期协议运价较去年上涨了200美元/FEU。合同中特别包含了附加费条款,以应对美国可能对中国制造的船舶及其运营商征收高额港口费用的情况。尽管货运量前景不明朗,这些附加费条款依然有效。
市场消息人士指出,任何港口费用的实施可能需要等到11月左右。由于需研究上周公开听证会的结果,预计整个实施过程将耗时六个月。然而,为了自我保护,船东和运营商已经开始在合同中制定相关条款,并明确规定任何港口费用均由租船人承担。
上周五,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显示,上海至美国西海岸航线的运价较3月21日上涨了16%,达到2177美元/FEU;上海至美国东海岸航线的运价则上涨了11%,达到3194美元/FEU。运费止跌的原因在于班轮运营商于4月1日实施了GRI,并通过取消部分航次来为推涨合同费率做准备。
Linerlytica表示:“对美国贸易政策持续变化的厌倦促使船公司签订了新的跨太平洋合同。这些合同价格略高于去年,同时包含附加费条款,旨在弥补可能因对停靠美国港口的中国建造船舶征收的税款带来的损失。”然而,未来需求前景仍然充满不确定性。3月份的货运需求低于去年水平,且预计这种疲软态势将持续至今年剩余时间。
中国台湾的船公司万海航运和阳明海运管理层均表示,有信心获得更高的跨太平洋合同费率。其理由是巴以冲突导致船只绕行好望角带来的不确定性。尽管跨太平洋航线的运价可能进一步上涨,但货运量仍然存在不确定性,春节后货运量上涨的希望已经破灭。
当前预测显示,2025年全年集装箱吞吐量将下降1.1%。低迷的货运需求预计将持续到通常的第3季度旺季。今年剩余时间的需求前景依然不明朗,尤其是考虑到美国总统特朗普可能征收额外的对等关税。
声明:本文刊载的所有内容均源于网络,目的为促进行业信息传播与交流及其他非营利性用途,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