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清包税到门≠DDP条款

跨境电商运输方式需谨慎选择

需要明确的是,双清包税到门并不等同于DDP。最近,因双清包税到门运输引发的纠纷屡见不鲜。例如,某工厂去年接获一票DDP订单,采用双清包税到门运输方式,由货代负责。然而,美国收货人被政府要求提供进口缴税证明,而货代却无法提供相关文件,最终导致收货人面临5.2万美元的罚款及补税问题。

随着跨境电商迅猛发展,双清包税到门因低成本和便捷性受到中小卖家青睐,货代市场随之涌现大量从业者。然而,部分货代滥用术语宣传“DDP运输方式”,误导货主将DDP条款与双清包税到门混为一谈,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DDP是一种国际贸易条款,强调卖方承担货物交付前的所有费用与风险;而双清包税到门仅是一种运输解决方案,具体指货代负责起运港报关、目的港清关及关税杂费支付。发货人只需将货物送至货代集货仓,收货人等待收货即可,其余清关手续由货代完成。

尽管看似便利,但双清包税到门存在以下两点需特别注意:

无出口/进口报关单及税单:由于未以实际发货人或收货人名义报关/清关,若政府调查货物进出口记录,货代无法提供有效证明。
货物可能被扣留:因集装箱内货物混合,如遇敏感货品被海关抽查,整个集装箱可能被扣数月之久,严重影响交货时效。

因此,贸易公司接到DDP条款订单时,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运输方式。若不需要退税、出口报关证明,且收货人不要求进口清关证明及缴税记录,可考虑使用双清包税到门。

反之,若公司需报关单用于收汇、退税,或收货人需进口清关证明及缴税记录,则建议采用传统运输方式,并明确告知货代:起运港用本公司名义报关,目的港用收货人公司名义清关,从而避免后续追查风险。

总之,在选择运输方式时务必审慎,充分了解细节与潜在风险,避免因一时便利带来巨大麻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