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政策引发跨境电商新变局
01 美国订单被暂停发货
过去两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反复调整,市场波动加剧。面对高额关税,不少卖家选择观望并涨价,同时“寻求第2市场”成为共识。
由于不确定的政策环境,大量货主暂停发货,美国进口商推迟或取消订单,货代公司停止向航运公司订舱,国际物流体系受到巨大冲击[1]。
Vizion数据显示,运往美国的集装箱订单近一周内从51.6万TEU降至16.9万TEU,跌幅达67%;亚洲至美西航线货运量从14.8万TEU骤降至5.4万TEU。船公司紧急宣布削减30%跨太平洋航线运力,但货量仍持续下滑。
为规避叠加关税成本,空运价格飙升。洛杉矶至上海常规空运价从0.5-0.8美元/公斤涨至2美元/公斤,临时订舱甚至突破5美元/公斤,部分东海岸航线高达11美元/公斤。
社交媒体上讨论热度上升,许多卖家反映外贸工厂接连发布停工消息。物流专家认为当前问题在于政策的频繁和不可预测性。
02 六成卖家转战欧洲市场
数据显示,亚马逊平台约有一半中国卖家集中在美国市场,年营收高达353亿美元。然而,随着关税政策变化,跨境卖家压力倍增。
深圳卖家Carry提到,其销售学习用品和蓝牙音箱等3C商品时,在关税上涨期间已将产品价格涨30%,计划减少库存和广告支出,并转向欧洲市场。
调研显示,61%的卖家计划拓展欧洲市场,英国和德国成为首选[2]。尽管欧洲市场准入成本较高,但竞争相对较小且利润较高。
有卖家建议通过多个站点同时运营,利用泛欧计划稳定订单量。然而,也有卖家指出欧洲税费高企,加上合规和服务费用,利润空间受限。
总体而言,欧洲市场因其较低的竞争压力和较高的利润潜力,成为众多卖家的新选择。
$$材料:
[1] 数据显示美国集装箱订单骤降及航运市场受影响。
[2] 数据显示欧洲市场成跨境卖家拓展目标。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