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关税紧张升级,时尚品牌生存压力倍增
随着美中关税政策的调整,取消“800美元免税额”等新规则正在重塑全球时尚行业的格局,尤其对小型品牌造成巨大冲击。
物流平台Swap首席营销官Juan Pellerano将这一局势形容为“经济冷战”。为此,Swap推出新服务“Clear by Swap Global”,助力Shopify等平台上的DTC品牌优化供应链成本并提升合规能力。
一种应对策略是重新定义商品申报价值。通过设立海外子公司,以“公允转让价”进口商品而非零售价,可合法降低关税成本。例如,英国品牌Hera和Never Fully Dressed已采用此类方式。
美国品牌Rumored创始人Dacey Trotta表示,关税导致主要零售商订单取消及生产暂停。“我们难以迅速转移供应链,因为长期依赖中国工厂合作。”
Parker Thatch品牌的Irene Chen称,即便一半产品在美国生产,但配件多依赖进口,仍受波及。其采取“选择性囤货”策略,如提前采购秋冬必需金属扣件,并在社交平台解释价格波动原因。
面对不断上涨的成本,55%的品牌开始调整定价,部分甚至明确标示“关税附加费”。有创意品牌推出讽刺性产品抗议关税政策。
供应链专家Jackson Wood建议品牌清晰了解自身供应链风险点,利用“外贸区”延迟缴税等方式增强弹性。挪威品牌Helly Hansen曾借此规避部分关税。
小品牌常缺乏专业能力进行关税优化,Wood建议借助行业协会资源提高议价力。同时,更多品牌考虑设立海外仓、增加库存管理人员等适应长期规划。
Irene Chen提醒,大品牌本土化回流或排挤小品牌与本地工厂的合作机会。而Rumored创始人Trotta呼吁更多人关注关税对小品牌的影响。
Swap的Pellerano总结道:“这是长期趋势,品牌需构建多元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应对未来挑战。”